Clay

Clay

新聞通訊 2023-03-10

#WritingOutput/Newsletter

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31 期#

見聞 & 感悟#

身體
最近甲流橫行,閨女在幼兒園中招了,然後我也沒逃過去,長這麼大,頭一次在三個月內燒了兩次(上一次是疫情放開),而且這次還比較折騰,最開始發病的時候,馬上吃了奧司他韋,吃了兩天感覺沒事了,就沒繼續吃,結果過了三天,又開始發燒,而且比之前那次還高,所以這週堅持吃了一個療程,這回問題應該不大了。

平時總是各種困擾,各種亂想,一生病馬上都好了,什麼都不奢望,就希望能快點好起來,上次和一個同事吃飯,她那天剛好是去醫院檢查,因為一直有偏頭痛的毛病,然後體檢的時候,醫生說好像有個小陰影,就讓他去拍個片子看看,那段時間她一直擔心會被裁員(大家也清楚去年開始的裁員潮)。後來檢查完了吃飯的時候,跟我說,她在等自己的報告打印的過程中,就想工作什麼的愛怎麼著怎麼著吧,只要身體沒事就行。

復古
最近讀其他作者的 NewsLetter 的時候,有一段話,給我一些觸動。“科技一直在進步,但這些進步背後,我們人類的生活卻是「倒退」。以前我們為了省錢,選擇走路上班,現在為了省時間,每天開車上班,然後抱怨沒有時間鍛煉。以前我們無聊的時候,會看看書,翻翻雜誌,現在的我們只會刷短視頻,然後抱怨沒有時間讀書。”

我們應該尋找一些復古的生活習慣,至少不應該讓科技引導我們如何去生活。

由此還想到了一個話題,就是技術無罪,而是看人如何應用它。比如之前聽過一本書,講的是暗網。最開始創建暗網技術的人初衷就是不被監控,可以自由自在,但是後來就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最近大火的 chatgpt,技術上絕對讓人驚訝,但是也看到了一些人利用它去完成畢業論文(據說查重困難),去做一些旁門左道的事情,這就給那些勤勤恳恳的努力的人,帶來了不公平的競爭。但是技術發展無可避免,以後如何控制影響範圍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聽書 & 讀書#

大腦喜歡聽你這樣說
最近聽書的量有刻意增加一些,沒有輸入真的是無從落筆。這本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內容主要圍繞大腦的一些特性展開,比如一心多用。

其實一心多用這個無需多說,從小就知道專心聽講才能學會,像心流那些書也是一樣的道理,達到心流的狀態說白了就是心無旁騖。不過書裡有個例子還是讓我吃驚,作者說所謂的一心多用,只是在任務之間來回切換罷了,而盡量不要一心多用就是因為任務切換的成本太高了(這麼看人和計算機還挺像),成本分為時間、準確性、記憶三類。

這裡說是時間,我們都知道酒駕很危險,因為醉酒狀態,人的反應會變慢,比如正常反應 1 秒,醉酒後就會變成 1.15 秒,但是一心多用呢?比如一邊開車,一邊發微信,這個反應時間居然是 1.3 秒,是醉酒的兩倍。

作者還舉例說到了 PPT 為什麼不能放那麼多文字,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文字太多了,對於看的人太不友好了,會讓別人看不下去。書裡說因為在我們演示 PPT 的時候,聽眾如果一邊聽然後一邊閱讀上面的文字,這兩個過程是會相互干擾的,如果你想讓別人理解的更好,就應該通過單一的途徑來傳遞你的信息。


以上就是本期的 Newsletter 的全部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郵件溝通,感謝閱讀。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