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y

Clay

新聞通訊 2022-10-14

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23 期#

見聞 & 感悟#

生活是一幅畫,但是活在一個像素點裡面

最近看炜晨的 NewsLetter,有提到一句話「Life is a Picture, But You Live in a Pixel」,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被討厭的勇氣」裡面,也有類似的表述,你的生活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個的點,這個點就是當下的生活。

經常會有人說我想要過什麼樣的一生,這個願望能否達成,則取決於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情,說白了,有想法,有目標,就去做,最終的結果我們決定不了,但往往一切也是水到渠成的。

角度的切換

來自 James clear 的 NewsLetter,我是攢了兩期一起看的

"Simple mindset shifts:

  1. I'm not hurt, I'm healing.
  2. I'm not losing, I'm learning.
  3. I was not rejected, I was redirected.

Negative things happen. Negative mindsets make them harder."

上面的例子都是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遭遇,尤其是遇到了消極的事情,本身已經不容易了,如果再配上消極的想法,只會讓自己過得更艱難。

再舉個例子:

從前,有個遊客路過三個工匠,隨口詢問他們正在幹什麼。第一個工匠說,“我正在壘磚頭。” 第二個工匠說,“我正在砌這堵牆。”
第三個工匠頓了頓,驕傲地回答道,“我正在修繕這間寺廟。”

同樣是角度的問題,哪怕做著微不足道的事,不同的思維方式將決定我們去往何方,最終獲得什麼樣的成就。

做事的動機

同樣來自炜晨的 NewsLetter 給我的啟發。

我們做事情都會有一個底層的動機,有時候可能不好承認,所以會找其他理由來掩蓋。
但基本逃脫不了這兩個,愧疚和名望。

我們做事要麼是因為那件事感覺給人帶來名望,或者因為愧疚而做或者不做某事。

可是這兩者都是很糟糕的做事的理由。

現在經常聽到的不忘初心,這個初心大多指的是興趣,愛好等非功利的目的。但現實往往會在最後走向了另外一面。


聽書 & 讀書#

耐心的資本

之前聽過很多投資類的書籍,一些資深人士對普通人的投資建議就是減少操作,頻繁的買入賣出,是賺錢的最大障礙。

拿得住,看起來挺容易,但是能做到非常難,為什麼這麼說,這本書裡就給出了一個數據。

有一位基金經理的基金收益在業內排名比較靠前,在 5 年統計期內的淨值是從 1 到了 4 點多,也就是翻了兩番還多。但是,根據他的統計,絕大部分投資者都等不了這麼長時間。37% 的投資者是持有不到 90 天就賣出了,而能堅持持有他的基金 5 年以上的投資者,只有 0.4%。

5 年確實很長,堅持下來不容易,但是如果你妄想買完了幾個月就能翻倍,那會更不切實際。這個 0.4% 是什麼概念呢?看看下面的對比就知道了。

做一個對比的話,2021 年,在高考大省山東,能考上 “985” 院校的,占當年所有考生的 1.6% 左右。所以,堅持持有基金 5 年以上,比一個學生考上 “985” 院校,可能還要難好幾倍。

堅持這件事,好想也沒什麼捷徑,就是堅持這兩個字,別無他法。在我理解就是,短期的收益,更多的是運氣成分居多,如果能有一次,那就謝天謝地了。而長期堅持,就能將波動的風險盡量降低。

所以之前塔勒布就建議,拿來做高風險投資的比例最多不要超過 20%,能夠走的遠的人,就是有資本留在牌桌上的人,所以儘量讓自己長時間的留在牌桌上。


以上就是本期的 Newsletter 的全部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郵件溝通,感謝閱讀。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