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y

Clay

新聞通訊 2022-07-08

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14 期#

見聞與感悟#

裁員的補償款#

先說一件開心的事情吧,裁員的補償款收到了,也預示著我和之前的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最近聽說前任公司還在裁員中,怎麼形容呢,想要做到事不關己,但偶爾還是會回想一下自己走的時候的情形,畢竟也呆了三年了,雖然年初的時候,因為同事的跳槽,自己也有點想法,但是後來還是打消了念頭,誰成想,事情的發展出乎自己的預料,等於是被迫走上了找工作的路,人生也多了一次被 fire 的體驗。


聽書與讀書#

讀懂一本書#

作者是樊登,書的內容主要涵蓋了作者如何看待讀書這件事情,如何選書,講書。說到讀書有多划算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作者之前在央視工作,然後有所大學找他去講課,當時作者自己其實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然後就買了幾本相關的書,讀完之後就去講了,前後算一下,買書花了 100 多塊錢,講課賺了幾萬塊,讀書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事了。

後面還說怎麼選書,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很經典的書,但是買回來看了一遍時候,根本就讀不懂,或者說完全不知道好在哪,作者自己的經歷是,“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學人家讀《瓦爾登湖》,真的完全讀不下去。38 歲那年,我又想起了它,這次一讀,收穫頗豐。”,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

之前看一些哲學,心理學的書就看不下去,但是當自己慢慢過了 30 歲之後,之前一些讀不懂的文字,就開始有了體會,這讓我想起來,當時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聽周杰倫,聽了一遍就收起來了,也是聽不懂,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另一個同學找我借,兩個人一起聽的時候,居然就開始欲罷不能了。這也可以看出來,有些東西即使現在覺得還好,不要急著否認,可能知識價值暫時沒有被我們發覺而已。

最後就是講書,這部分內容我是大概過了一下,具體的方法就是先看一遍,然後過一周左右,憑借記憶開始寫腦圖,再接著看第二遍,結合自己的腦圖一起看,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反復的摩擦,摩擦一遍,記憶就深刻一點,而且一定要控制原文摘抄的比例,作者的建議是不超過 10%,要用自己的話提煉之後,才是自己的東西。

當下的力量#

這本書正在閱讀,作者還有一本書叫做《人生不必太用力》,看評價有點兩極分化,這本《當下的力量》很久之前就聽過了,看書名就知道,應該是圍繞著活在當下這個觀點闡述的,開頭的導讀是張德芬老師寫的,她說她自己的那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有很多借鑒此書的地方,期中有一句總結的特別好,「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這裡,可是腦子跑到過去,帶來了憤怒、傷心、悔恨、愧疚等情緒。或是人在此刻,腦子跑到未來,於是就產生了壓力、焦慮、恐慌。」,所以怎麼避免悔恨和焦慮呢?只有活在當下這一條路了。


以上就是本期的 Newsletter 的全部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郵件溝通,感謝閱讀。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