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13 期#
Turning the other cheek,基督教教義中的一個短語,指的是對傷害做出不報復的反應,並允許更多的傷害。
見聞 & 感悟#
看了一下,和之前的一篇,已經隔了一個月了,再一次體會到,有時候規律的做一件事情,堅持下來太難了,即使頻率是一周一次,都難以保證。正好最近看到了一句話:Consistency is key:連貫是關鍵。一次又一次地堅持做某件事情可以幫助你熟練掌握它。不是讓你一次性對某件事情投入20個小時,而是每天花大概15分鐘或者一個小時。
。
關於裁員#
現在進入正題,裁員,很不幸,其實也不能說是不幸,換個詞吧,很不湊巧,被我趕上了。白天和 HR 聊的時候,還是故作鎮定的,但是當天晚上就開始胡思亂想了,尤其是周圍都是各種不利好的消息,比如許多大廠的大規模裁員,這就表示外面的求職者會非常多,另外就是問了幾個還不錯的前同事,結果不是正在裁員,就是沒有 HC,弄得我開始焦慮,擔心自己可能會幾個月找不到工作,嘴上一直說,自己壓力小,沒關係,慢慢來,實際的心境,真的不是這麼幾句話就能帶過了的。
總結一下後來找工作的經歷,我發現能解決焦慮的一個好方法,就是每天都能安排一下面試,讓自己有事可做,算下來我一共參加了 5 家的面試,除了兩個一輪遊,剩下的三個基本都走到了最後,還是比較幸運,不過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這三個面試,有兩個都是內推的,只有一個算是自己投的簡歷。
最後拿了一個 offer,現在已經入職了,別的就不說了,只希望這份工作可以穩定幾年,度過這段糟糕的時期。
面試過程中,還有另外一個感悟,自己從 2020 年左右,開始聽書看書,用上了 Obsidian 之後,開始記錄每日筆記,日記中有一個部分是當日新學習的內容,或者是又複習了那些內容,這些在面試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省去了臨時抱佛腳的緊迫感,記得當時接到電話,約面試時間的時候,說如果我需要準備一下,可以把面試安排到一兩週之後,我說盡快就行,不需要準備。雖然也有些擔心,但是最後面試的效果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回到上面提到的觀點,連貫性的關鍵。
聽書 & 讀書#
千年一嘆#
最近聽書沒有之前多了,但是讀書還在堅持,之前看完了余秋雨老師的《千年一嘆》,閱讀的過程很爽,余秋雨老師重走了所有古文明的路線,比如埃及、希臘,記錄路程中的見聞和感觸,說起來有些好笑,現在能記起來的是一條河的名字,幼發拉底河,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和它對應的還有另外一條河,底格裡斯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聽過,愛在西元前的歌詞有提到,這兩條河都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流淌,而這個兩河流域孕育了蘇美爾人。古巴比倫就是現在的伊拉克,巴格達附近,地處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稱為兩河流域,分別是底格裡斯河與幼發拉底河,蘇美爾人發明了錐形文字。
想當年這些歌詞背誦的可熟練了,都是知識呢。
避免二次傷害#
這是我最近看過的,最有收穫的一個觀點,有問有點長,提煉一下:對你造成傷害的人傷害了你兩次:第一次是傷害本身,第二次是佔用了你事後思考的時間。如果你學會無視傷害,你至少可以避免後半部分。
所以避免二次傷害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現在終於懂了,對於某些情景,忽視是最好的回應,一些不值得的東西,不配留在腦子裡。
不可能三角#
忘了是那篇 NewsLetter 裡面看到的,分享一下
創作中:原創、高頻、優質
工作中:錢多、活少、離家近
投資中:風險,收益,流動性
提示就是,只有放棄一些東西,才能獲得想要的。或者說,要想好了,什麼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東西。
備選項#
做決定之前,先做好備選項,可以理解為可接受的結果的下限,一般到最後的時候,很多不是看上限,而是看的下限。比如一些成功人士的下限比普通人的上限還高。
以上就是本期的 Newsletter 的全部內容,有任何問題,歡迎郵件溝通,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