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y

Clay

NewsLetter 2022-03-17

随机漫步 newsletter,第 6 期#

一句#

想分享一句来自电影的台词,可能单独看起来不明所以,但是如果看过电影,对这句台词的印象会非常深刻,电影的名字叫《怒火救援》这句台词是

forgiveness is between them and god, it's my job to arrange the meeting”

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境吧,主角是一个保镳,他保护的小女孩被人绑架了,他查到了其中一个罪犯,提前在他必经之路口对面的一个房子里埋伏,房子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妇,跟主角说,上帝会宽恕这些人的,之后主角就回复了这句话。“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

听书 & 读书#

大器晚成
可能由于自己离 35 岁危机已经不远了,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书名吸引,比如之前看过的一本《36 岁,人生半熟》,这本《大器晚成》也是一样,估计刚毕业的时候不一定能看得下去,说到这里插播一句,刚好看到了一句话,“Remember that the book which bores you when you are twenty or thirty will open doors for you when you are forty or fifty”,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每天下班之后就是玩,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玩,然后大概到了 28 岁左右,开始慢慢有了学习的意识,当时主要是看跟工作相关的书籍,然后从去年开始,开始每天看书,范围也不再限于工作,各种类型都看,说起来肯定是,如果我能早点看到这个就好了,但是我觉得,现实就是这样,到了某个年龄,自然会开始懂得某些事情,而那些早点觉悟的人,可能就是现在走在前列的人吧。

说回《大器晚成》,主要讨论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神童文化,最普遍的现象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好像至理名言一样,被家长们牢记,现在的小朋友,才幼儿园就要去上各种的补习班,上了小学之后更甚,他们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因为家长觉得会耽误学习,长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压力有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各种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我记得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视频,是在一个婚礼上面,那一桌子的客人都是高考成绩非常突出,然后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上过课外补习班。大部分家长们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前提还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

精进 3
最近正在看《精进 3》,进度大概有 50% 多,其中有两段内容想要和大家分享。

书里提到了 钱穆 关于输出的看法,大部分人认识的输出,基本就是写文章,更有甚者要求自己日更,利用输出的方式来倒逼输入,不过,钱穆对输出的要求要高的多,他所说的输出,不光是写出来,而且要求写出来的是新知。一篇文章可能是东拼西凑来的,且内容通常都是散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种输出并不利于真正的学习,这个说法和『刻意练习』比较接近,我们都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单纯的重复一万小时,并不能达到精通,反过来说,如果进行刻意练习,根本不需要一万小时,也能达到精通。

另一段内容是关于 结论悬置,意思就是我们平时会看各种文章,读各种书籍,但是里面的结论,不必奉为真理,而是存疑,然后利用自己在实际中的经验去验证这个结论。但是,结论悬置,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没法立杆见影的体会到学习的效果,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验证,去体会。并且,最后不一定是正向收益,也可能验证之后,发现书里得到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对了,书里还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穿插学习的效果更好,比如,我们有两本书要看,可以选择先看完一本然后再看第二本,穿插学习的意思就是两本书同时看,当然不能是真的同时,你平时计划每天读书一小时,穿插就是每本书各读半个小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书里面的解释,不过,根据上面一段说的,我要把这个结论悬置一段时间,自己体会一下穿插学习这种方式。再来决定是不是真的好用,用作者的一个观点去验证他的另一个结论,哈哈。

亚洲教父
看书名可能会误以为是黑帮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东南亚的那些巨富是如何起家的,基本上属于揭露富豪老底的一本书,作者是长期驻扎在亚洲的一名记者 Joe Studwell,书里的内容很丰富,对于那些巨富们,我们听到的更多是他们如何白手起家,如何靠勤劳节俭和自由的市场竞争,获得了后来的财富地位,但本书却揭示了这些人成功的另一面,如通过政商勾结,拿到某些行业的垄断许可。他们个人的财富虽然达到了富可敌国,但是对所在地的经济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东南亚很多的富豪都是华人,之前都认为华人聪明,擅于经商,但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华人作为外来移民,他们不能参与政治,所以多数是经商的人,而对掌权的人来说,对比当地人,他们更愿意把一些垄断的条件给到华人来经营。

富国陷阱
这本书也是一本揭露作品,国家想要发展经济,怎么办呢?最好的答案就是自由贸易,产权保护等,因为现在的那些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做的啊,先等一下,那些发达国家一开始可不是这样做的,他们也是靠着高关税来保护自己本国的企业,等到自己的实力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再转向自由贸易,甚至使用武力的手段去打开其他国家的大门,我们中国就是受害者之一,书名的英文标题,直译过来的意思是 “踢开梯子”,很形像的比喻,它来源于 19 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一段话:“一个人在达到顶峰之后,会采取一种常见的聪明做法,就是把自己攀登时用的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着他上来。”

看过之后,觉得那些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简直就是在在自欺欺人,就好像是一个强盗,依靠暴力获得足够的资产之后,转过来说,不行,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文明,要和平,要公平竞争,全然不提自己之前是什么行径。

见闻 & 感悟#

大厂裁员
上周末,阿里和腾讯裁员的消息,让互联网行业蒙上了阴影,我本身也在互联网行业,或多或少也体会到了行业的动荡,有几个换工作的朋友,都反馈机会不多,甚至有发了 offer 之后,被卡 hc 的,难怪这几年,考公务员,当老师,重新变成了热门的选择,之前就看过深圳的重点高中,应聘的老师都是清北毕业。政府层面这几年的强调最多的就是一个字 “稳”,个人的选择上也应该先求稳,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不要盲目自信和乐观,当然不是失去信心,没到那个地步,但是像以前裸辞之类的决定,现在就要更充分的考虑才行。

really learning
看这篇 sive.rs/left 文章,里面有一句话给了我启发

If we’re not surprised, we’re not really learning. We may add new information, but not really upd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吸收各种知识,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没有惊喜,那我们只是在增加新的信息而已,并没有更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真正想要的
来自炜晨的 Newsletter,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生活奇旅 38 | 生活奇旅

两个通用的建议
第一,避免极端。很多人说他们后悔年轻时都在为事业拼搏而忽略了家人,这是因为过于极端。无论在工作的哪个阶段,每年存一些钱,留一些空闲时间,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
第二,接受和允许自己改变主意。过去的事情都是沉没成本,如果一味让跟现在的自己完全不同的过去的自己来决定现在,无异于让一个陌生人来给我们做决定,越快放下越好。

以上就是本期的 Newsletter 的全部内容,有任何问题,欢迎邮件沟通,感谢阅读。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