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5 期#
一句#
這次分享兩句,一句是中文,一句是英文
「創作不是開悟,是勞動」
Overthinking often ends as regret.
If you’re overthinking, write.
If you’re underthinking, read.
聽書 & 讀書#
關於習慣
本週閱讀了 隨意搜尋 - 你今年打算培養或者戒掉什麼習慣? ,由此聯想到了自己之前閱讀的兩本書《習慣的力量》《習慣心理學》,從兩本書裡面,了解了關於習慣的比較有用的知識,比如,自我控制的關鍵不是強烈的意願,而是建立穩定的行為模式,也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那我們如何才能養成好習慣呢?這裡有個新的認知,那就是,我們不要去嘗試刪除一個壞習慣,而是要用另一個行為來替換當前的習慣,其實習慣並沒有好壞,是我們為了達到某種好處而建立的一種快捷方式,偷梁換柱是改變一個習慣的黃金法則。
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點,就是環境,環境可以給壞習慣製造摩擦力,比如早上賴床,可以把鬧鐘放到遠一點的地方,這樣就必須起來才能夠到,不止可以針對壞習慣,還可以利用環境來養成好習慣,比如很多人都會把辦公桌佈置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只要做到哪裡,就進入了工作的狀態。
錯不在我
裡面有個觀點給到我啟發,我們對待錯誤的方式,從小就開始和智商掛鉤了,比如誇一個小孩子的時候,做得好就是你真聰明,而不是你真努力,做的不好,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這也導致我們長大之後,做錯了事情,第一反應都是推卸責任,避免我們被別人認為是智商或者人格有問題,才會做錯事情。
其實我們應該把這種錯誤和智商和人格區分開,錯了就是錯了,但是和智商於人格沒有任何的關係,做了錯事,不會被認定蠢或者壞,只有從小培養這種理念,才能坦然的面對自己的錯誤,正確的面對錯誤,才能真正的吸取經驗,避免再次犯錯。
還有另一本書再說這個事情,就是《黑匣子思維》,總結就是我們都應該參考黑匣子的方式來對待錯誤,但是現實確實很多行業,都不是這樣的,書中提到,醫療行業,不僅沒有黑匣子的思維,反而是對立面,不願承認錯誤,逃避錯誤。
當下的啟蒙
來自史蒂芬 - 平克的書,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世界是在往熵增的方向發展的,簡單說,就是混亂、無效、不可預測,我們需要怎麼面對呢?平克的觀點就是 用信息對抗熵增,當你的一切思考都基於客觀事實,你就在最大限度地用信息作為武器。
這個女生的問題應該是,當人類不信仰神之後,我們應該信仰什麼?
平克的答案是,信仰理性。
見聞 & 感悟#
- 本週讀了劉潤老師的一篇文章,介紹 web3,區塊鏈,元宇宙等概念,通俗易懂,分享給大家,建議你認真看一遍。一定要看懂
- 事不過三 Newsletter 的 2 月月刊,內容非常的豐富,我什麼時候可以寫出這樣的內容就好了,事不過三
- 看了一遍少數派有關背單詞的文章,不長,但是內容很棒,有時候很努力,但是方法更重要啊 怎樣背單詞比較實在?
說實話,這週的 Newsletter 寫的有點趕,事情確實比較多,接受了工作的調整,準備晉升的文件,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這週的時間基本就沒什麼了,整理了一下這週平時的記錄,然後組成了這篇 Newsletter,也是一種學習吧,慢慢的學會如何能更好的完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