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y

Clay

新聞通訊 2022-03-04

隨機漫步 newsletter,第 4 期#

一句#

滿足慾望並不能消除慾望,反而會加強慾望。我們越是對慾望屈服,就越會有更強烈的慾望,而抗拒能力則會越來越低,當你駕馭了自己的慾望,也就能控制住慾望所導致的一系列負面情緒。

聽書 & 讀書#

病者生存

  • 本書說的內容主要是,在人類進化(自然選擇)的過程中,為什麼一些不利於人類生存的疾病沒有被淘汰掉?
  • 先說結論吧,作者的觀點是,一些看似會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其實是在避免人類遭受更嚴重的疾病侵襲,也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自然選擇結果。
  • 舉例來說,比如糖尿病,緯度越高的地方,患者的比例越高,也就是越冷的地方越高,因為血糖的濃度高,更有利於人體御寒,這是人類應對嚴寒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另一個例子,血色素沉積症,在歐洲血統的人中非常常見,西歐後裔中,攜帶致病基因的比例達到了 1/4,這和一個傳染病歷史有關,當時襲卷歐洲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有這個致病基因的人,可以大大提高抵抗鼠疫的能力。
  • 最後再說一個,就是鐮狀細胞貧血症,這個病在非洲很常見,之前看另一本書《傳染病與人類歷史》也提到過,根本原因是有這個基因的人可以大概率的避免感染瘧疾。
  • 根據上面的觀點,這本書的名字也就好理解了,《病者生存》,意思就是,有些疾病,是為了幫助人類這個族群可以延續下來。
  • 也啟發我想到了,凡事都有兩面性,沒有一定的對與錯,也沒有一定的好與壞。

番茄工作法 & 超聚焦 & 狀態的科學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 先說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都已經聽了無數遍了,最近聽了這本書之後,算是有了一個系統的理解。
    • 首先,要會將一個負責的任務,精細化,拆解成一個一個的番茄鐘任務。
    • 其次,每個番茄鐘倒計時的時候,專注的完成既定的任務,到休息時間了,就要按照節奏來休息,可以起來活動一下,也可以冥想,讓大腦完全的放鬆。
  • 然後是超聚焦,很簡單,就是我們要把精力完全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這樣我們的效率才能最高。
    • 還有對應的一種模式是分散聚焦,精力集中無法長時間保持,所以,我們需要有規律的進行休息,也就是進入分散聚焦的模式。
    • 這個時候呢,負責超聚焦的那部分大腦網絡,會得到充分的休息,更有利於下一階段的超聚焦投入。
    • 所以這個和番茄工作法的原理不謀而合了。
  • 狀態的科學,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公式:成長 = 壓力 + 休息,你看,是不是和超聚焦的理論重疊了。
    • 書裡說到,如果你在休息的時候,還伴隨有壓力,那這種休息就是無效的。
    • 還有,疲勞並不是因為身體真的累了,而是我們的大腦認為我們累了,或者說,是在我們還有餘力的時候,大腦選擇讓我們休息,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說的是讓我們不要無效的忙碌,有時候多勞不一定多得,所以,需要選擇那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否則,即使看起來很忙碌,但這卻是盲目的。

這四本書放到一起,很巧合,正好都是最近聽的,內容和觀點可以互相呼應,互相之前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希望能對職場中的各位有所幫助。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 這本書很有意思,甚至有點預言的味道,作者認為,“把形形色色、內心深處有著根本不同的三觀的人放到一起,讓他們更多的互動和接觸,得到的將是衝突和紛爭,而不是理解和共存”
  • 之所以說有預言的味道,是因為書裡提到了西方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衝突,就在這本書出版 5 年之後,就發生了 911 事件。
  • 書裡也提到了烏克蘭,當下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慢慢的在印證,作者的觀點可能是正確的,而作者認為的一個原因就是,西方文明,自以為是的向全世界推廣自己所謂的民主和自由,這肯定會引起其他文明的反彈,產生排斥和對自己文明的捍衛。

見聞 & 感悟#

本週買了一個新的應用,謎底黑膠,其實就是一個播放音樂的小組件,不過因為買這個應用,把 Apple music 重新用起來,之前每個月的訂閱都沒怎麼聽。

年齡的增長和能力之間的關係

這是我看到的一個問題,覺得挺有意思,問題是這樣的:你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能力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在增長的?

作者的答案是:雖然隨著年齡增長,你的能力上限不會提高,但是,你的能力下限會一直提高。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巔峰水平是 95 分,那麼四十多歲之後,雖然你可能很難再超過曾經的 95 分了,但是,你會變得越來越穩。即使發揮再差,也不會低過 80 分。說白了,你的人生區間,變得更優秀了。這是一種更扎實的優勢。

就著這個話題,多說兩句,我也快到所謂的年齡危機了,現在的社會真的挺奇怪,過了 35 歲,其實正是當打之年,怎麼就老了呢?一邊延遲退休,一邊又弄個 35 歲的危機,真的太難了。

俄烏戰爭

不可避免的再次談到這個事件,是看一篇文稿的時候讀到,當時的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是自以為的所謂光榮的探索,但是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場野蠻的入侵和掠奪。看到很多人在譴責俄羅斯,當然,發動戰爭,應該受到譴責,毫無疑問。同時,請不要雙標,最近在 youtube 上看到一個人在阿富汗拍的視頻,4-5 歲的小孩子,給別人擦鞋賺錢,每天吃不飽飯,請問現在西方的那些譴責俄羅斯的人,當時有這麼激烈的譴責美國人嗎?

抉擇時刻
目前遇到了一個工作上的需要抉擇的問題,要不要對現階段作出一個改變呢?周末好好想想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